情是感情,是不用头脑而用心灵去感受。情感充沛的人很敏感,多愁善感,心中绵绵的情意,千变万化,具万种风情。
情感丰富的人既对外界很敏感,又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思维。或喜,或怒,或哀,或乐,或忧,或思,或恐,表情动作语言都随情感变化配合得当,自然流畅,很能感染人。
从事文艺的人,无论是绘画,音乐还是诗歌及文学,整天修炼的就是如何体会感情,表达感情,去使人感动,对情感理解甚深。情感修炼会使人的感觉变的很敏锐。美国心理学大师马斯洛对此进行过专门研究。他发现,在存在爱(即对其他人或物存在的爱)的状态中,人们会出现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存在爱者能够在所爱的人或物上感知到他人看不到的实在,也就是说,他具有更敏锐,更深刻的感知力。这种认知归根到底是不可言喻的,绝不可能套入语言之中。感知全体,超越局部,是这种认知的特征。
智是理智,是理性地分析事物中客观规律及运用客观规律的能力。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其客观规律存在,客观规律是无情的,有时候甚至显得很残酷。无视或违背这些规律就会受到惩罚。只有具备理性头脑,用所掌握的分析工具及懂得的客观规律去分析事物中的利弊得失,善于运用客观规律为己所用,才能使事物的发展达到预期的结果。每个人都有理智和感情,人的行为是在其理智和感情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有的人智有余而情不足,优点是不冲动,能够冷静地分析事物但易流于机械木讷,不通人情。做事业与生活都是与人打交道,在理智与情感的共同作用下,人的行为是复杂而微妙的。智有余而情不足的人感情较淡漠,不理解感情问题,明明是一个有情世界,却用理性强自生搬硬套,自然就会对世界产生偏见,处理事物方法简单粗暴。有时甚至是钻牛角尖出不来了。学理工科的人中有许多是这样的。有时候被人称作“书呆子”或“机械人”。这种人外表往往是冷冷的,让你感觉不到他的个性是什么,他在想什么。在自己的情绪及思维表达上也非常欠缺,很难使人受到感染。在做事情和考虑事情时易绞住死理不放,容易走极端。智有余而情不足则伤智,反不能达于大智。有的人情有余而智不足。在学文艺的人中较常见。感情特别充沛而较缺少理性思考能力,因此就无力处理需要理性分析的事情。这种人往往深具魅力和表达感情使人感动的能力,能解万种风情却行事迷糊。在面对生活中种种严酷现实,既缺乏对其客观规律的认识,又无力去解决,于是依赖性就较强。其情感充沛,很容易冲动而不顾一切地去行动,因此就很容易被骗或深受伤害。著名影星周璇就是个典型例子,一次次被骗得倾家荡产,在感情上饱受摧残。艺术界中男女关系比较混乱也与此有关。这种人在经历种种挫折后会学着怎样保护自己。因其无力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复杂局面,其保护自己的最终结果往往是变得很自私。
情有余而智不足则伤情,反而不能达于至情。这两种人在学生时代弊端显露的不太明显,但进入社会后,由于对现实世界理解的偏差,或浪漫而不务实,或简单而生硬,在处理问题上也存在类似的偏差,自然会遇到种种挫折,使人产生很强的失败感及心理压力。
更加严重的是,由于这两种人分别在感性修炼和理性修炼上下过苦功,在其文艺或理工专业上都可能取得过成功,有些甚至是相当辉煌的成功,但在另一方面的修炼上屡遭失败,或觉得隔行如隔山,根本就不能接受。因此在出现以上挫折和心理疾患时,由于其眼界的误区,往往看不清自己的错误在哪里,则会认为自己在各自的领域还做的不够,加紧修炼其擅长的情感方面或理性方面,这只能使他们的情感和理智两方面更加不平衡,加剧事态的严重性,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结果更使人泥足深陷,不能自拔,进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可见,由于情感和理智的严重失衡,会使人在实现自我的过程中受到种种挫折。其困难之多之复杂,似乎是无法克服的。时间长了,当初想干一番事业的心被严酷的现实磨折摧残,最终则对什么都无所谓,什么都可做可不做,“得过且过,混一天算一天”。
一位因情感过多而理性过少,最终陷入心态失衡状态的朋友,说可以用王菲的某一首歌来形容她目前的状况:“不是想沉睡,噢,醒不来。醒来我还是发呆。分不清白天,看不见黑夜,心情无言尽日徘徊。分不清是非看不见完美,十分酒醉七分疲惫,沉迷在昼夜的边界。......太阳升起来,醒来依旧没有未来,噢,醒不来。”
情智双修
从以上可以看出,我们所学的学科,所从事的专业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人的心理状态及处事方式。由此可以推论,如果通过调节我们的知识结构,使所学的学科有互补性,最终使情感和理智达到平衡,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出现以上问题。
所谓“情智双修”,就是根据自身所学及从事专业,考察其对情感和理智的影响,及所出现的冲突弊端和失衡情况,并针对这种情况,采取学习一些学科或培养一门爱好的办法去调整自身理智与情感,最终使之达到平衡。
简而言之,就是在智有余而情不足的状态下,通过学习文艺方面如绘画,音乐,文学,诗歌等方面去加强情感方面;在情有余而智不足时,通过学习理性学科如科学,哲学,数学,经济学等来加强人的理智方面,最终使人情感与理智两方面达到平衡。 在各文艺学科与理科的选择上是因人而异的。需要根据各人的兴趣爱好及具体情况去选择学习。该门学科一旦被选定,一定要作为一门爱好去持之以恒地坚持学下去。有时候,一个突发事件也可以对情感与理智进行有效调节,例如谈一场恋爱,会对人的情感培养产生巨大影响。但从长远看,还是一个爱好对人的影响来的深远。
需要注意的是,一个人即使在情感和理智两方面都修养很深,但如果在一段较长时间内由于事业所需,只主要偏重一方面的修炼,或偏重理智,或偏重情感,时间长了,情感与理智的不平衡会因不断积累而逐渐加深,最终也会同样出现很大的心理失衡,产生巨大的挫折感,进入“可做可不做”的状态。
可见,人需要随时随地注意调节情感与理智的平衡,以使人达到最佳心理状态。历史上许多名人,都有一些看似可有可无的业余爱好。爱因斯坦拉小提琴,丘吉尔画画,毛泽东的诗词与书法等等。但这些人都工作繁忙,甚至可能日理万机,这些业余爱好如果真的是可有可无,他们是不会去做的。但从情智双修的角度看,这些爱好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可缺少的,是他们不断调节心理平衡的重要工具。
人在情感与理智失衡时,心理上的挫折感和压力会使人产生许多不良情绪,怀疑自己的人生观及价值观,甚至对自身的存在价值也有疑问。人的行为受这种不良情绪影响时,很容易有“破罐破摔”的想法,做出令自己后悔终生的事情来。
人在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冷静,千万不要急于行动,仔细体察自身情感和理智的状态,进行情智双修的调节。在情感和理智达到平衡时,人会自然而然的心智清明起来,作出合适的行动。
有时候身在局中,很难冷静下来,越是失衡很严重越是如此。此时就用得上“旁观者清”这句话了。由于事不关己,旁观者总是相对较冷静,其判断往往也会合情合理一些。
人在通过情智双修来调整自己心态的过程是很有趣的,有时候你会觉得你在做一些与自己的问题毫不相干的事情,但却实实在在地改善了目前的心智失衡状况。还是我上文提到的那位由于情感过多而理性过少,经受一些挫折后最终陷入心态失衡状态的朋友,她于有意无意之间学起了《经济学》,时间不长,竟莫名其妙的心情好转许多,又开始了已中断大半年的艺术创作,并订立了今后一年的创作计划。
她自言学习《经济学》对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前在事业上遇到一些困难时,她往往会放弃努力或拖很长时间,现在她逐渐学会用经济学的眼光去科学分配时间和金钱,尽可能去想各种办法解决问题。比如有些时间是零散的或者地点不合适,不利于艺术创作,在以前她会干脆浪费掉,而现在就考虑这段时期能完成哪方面工作,比如去搜集素材或学点东西,作一些小的作品等等,从而利用起来。
种种变化都是潜移默化的发生。
我是属于过于理性而情感较少的人,从我的体会上看,感觉到情感对人的作用本身,就使我逐渐明白了以前公关方面的所遇到的问题之关键所在。我发现,有时候理性很难判断清楚而迟钝的地方,用感性认识很容易就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行动。我在逐渐学习和接受这种非理性而情绪化的思考方式。我在意识到我过于理性的毛病后,现在开始学习绘画。绘画是在画语言文字所无法说出的东西,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绘画过程使我的感官更加敏锐,对被画对象有着说不出的感性认识。虽然学习时间不长,但很奇怪的,在与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我变得更加愿意与客户交谈,而且客户也愿意与我聊天,我们相处比以前更融洽,而且较容易建立感情。相信这还只是刚刚开始。 以上只是我所能接触到的通过情智双修改善人的心智失衡状况的实例。我不是心理学专业人士,不可能去找大量的人做实验,验证这个结论。希望看到这篇文章并愿意或已经有过情智双修的体会的人能够帮助我完成这一步。我只能说,从我接触过的事例,我自身的实践上看,情智双修对于调节人的心理平衡并促进人的健康发展是有效的。
情智合一
因为社会化大分工,专业越分越细的关系,导致社会上能够情智双修的人很少,而情智双修达到较深程度的人就更少了。情智双修达到甚深程度的人,由于其心智的健全与完满,在他们身上往往会有许多人所不及的优点。
我的客户中有一位杨先生,我一见他就觉得很投缘,他也觉得我很对劲儿,每次见面我们都要畅谈一番。
杨先生四十多岁,显得很年轻,这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年轻,而似乎是从内心发散出来的年轻的感觉。他的气质明朗轻松,使人禁不住想与之亲近。与之对谈,有一种如沐春风之感。
杨先生是做外贸生意的,做得很成功。
在他初入外贸行业时,由于不太熟悉,第一笔生意就做砸了。当时的情况下,如果对方客户打官司告他所在的公司,客户就会获得30万美金的赔偿。这样一来,杨先生肯定无法在外贸行业立足了。杨先生不甘就此失败,经过深思熟虑,他提出一个协议,以后将优先给该客户提供这种较紧俏货源,价格上也较优惠,唯一条件是客户不要告他。该客户认为这项协议对长远有利,况且打官司也费时费力,居然就同意了。
这个结果,对于杨先生真是一举两得,一方面免除了巨额赔款,另一方面又拉住了一个老客户。直到现在,杨先生与该客户都是很好的贸易伙伴。
杨先生不无得意的告诉我,该案例在外贸行业是很少见的,外贸中出了问题就赔款,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杨先生以外贸行业“半个门外汉”,能够做出如此灵活处置,化险为夷,几乎是一个奇迹。
此后,杨先生经过刻苦努力,谙熟了外贸中各种规范条例,生意越做越成功。
他在做生意时有非常强的敏感度和直觉,能够在错综复杂的种种关口间找出正确的方向,有些几乎是撞大运,但奇怪的是他却总能“撞”对。
他与客户的关系也处的非常融洽,建立了很深的感情。有时候他这方面没做好出了一些问题,给客户带来了损失,由于客户对他有感情,小事情就过去了,大事情也好商量。杨先生做生意一般都较顺利,与此很有关系。
有趣的是,杨先生把他之所以成功归因于他有过拉小提琴的经历。在做外贸之前,他是专业拉小提琴的,一直拉了十几年,直到30岁才因为经济原因转行搞外贸。他拉小提琴十分刻苦,一天至少要练4-5小时。杨先生说,他拉小提琴,培养了相当丰富的情感和敏感度,这使他在从事外贸行业时受益匪浅。
深刻的情感训练及较理性的外贸行业的严酷实践,使杨先生获得事业的成功。可以说,杨先生是情智双修甚深并达到成功的典范。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情智双修必须是在社会上不断实践中进行,越是严酷的实践环境,情感和理智越能够相互融合,共同发挥最大作用。
以上两人都是情智双修达到甚深程度。虽然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思维等都有很大区别,但能看出有以下共性:
一,他们在都有很强个人魅力。情感因素偏暖一些,理智因素偏冷一些,两者的完美结合与互补,使整个人既有暖的方面,又有冷的方面,很有内容,给人的感觉相当耐人寻味,禁不住想与之交往和亲近。这种魅力很难用语言形容。偏于理性或偏于感性的人虽然也会有魅力,但看起来总是觉得一目了然。与情智双修者相比,正如桔子水与咖啡给人的感觉之区别一样。
二,他们两人都很坚强。既然选定目标,就不为外物所动。与偏于理智或偏于情感的人情感与理智两者互相矛盾,导致犹豫不决,摇摆不定的情形不同,他们在情感与理智两方面似乎是共同作用,相互补充的,显示了惊人的同一性。我把这称为“情智合一”。情感充沛而能坚贞,理智强大足以面对任何困难,不退缩而去解决。
杨先生做生意曾被骗巨款,之后他依然非常从容冷静;李小姐对爱情的坚贞和无怨无悔,都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情智合一而深具爱心的人,是最接近“至情至性”的境界的。
三,他们两人都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在事业上也都取得了成功。这也与“情智合一”有关,之后我们还要分析。
以上两人绝非特例,马斯洛通过对数十位心智非常成熟人士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他们都具有情感和理智的高度结合,非常坚强和具创造性。由于这些人都能够实现自我,马斯洛称他们为“自我实现的人”。
马斯洛还发现,“自我实现的人”虽然有很多平常人所没有的优点,但也可能会有种种小缺点,如虚荣心,骄傲感,发脾气等。他们也会有罪恶感,焦虑,自责,内心的矛盾和冲突等。由于“自我实现的人“都非常坚强,偶尔会表现出异常的,出乎意料的无情。他们能超越常人的表现出一种外科医生式的冷静。假如他们发现自己长期信任的人不诚实,就会毫不惋惜地中断这种友谊,而并不感到痛苦。
在研究这些人的创造性方面,马斯洛发现,由于他们情智合一的特性,使他们一方面可以对现实进行抽象,另一方面又可以从审美角度和现象学意义上不加抽象地去感受现象的各个方面的每一个细节。由于高度专注并深入于所面临事物,他们的创造性表现为以自发的,不加努力的,不假思索的方式-即以最少阻碍的高度协调的方式充分发挥及表现出他们的能力。其迅速准确程度,就象画家能够使自己不断适应绘画过程的要求,角斗士能够使自己适应他的对手,一对好舞伴能够默契地相互配合,或水流入了缝隙和容器一样。
这种创造力,我从杨先生和李小姐那里都感受到过。
情智双修,通过修炼人的情感和理智,调节人的心理平衡,在心智健康基础上,于实践过程中逐渐可以使人达到情智合一,发挥出创造性,最终在事业上取得成就。 从这一点上讲,“情智双修论”是具有可*作性的,以人的心理健康为本的成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