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贝纪念馆 别名:拉贝故居
地址: 鼓楼区广州路小粉桥1号
馆址于南京市广州路小粉桥1号,是1932至1938年间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南京代表处代表约翰·拉贝先生的住宅。南京沦陷后,这里成为南京安全区25个难民收容所之一,25万难民拥进安全区避难,这个小院就保护了600多位难民免遭日军杀害。拉贝先生亲眼目睹日军暴行,在这里写下了著名的《拉贝日记》。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前,拉贝被推选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拉贝及其领导的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成员,在中华民族的危急时刻,出于正义感和仁爱之心,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尽其全力照顾、保护、拯救处于日军暴行恐怖下的中国军民,揭露战争罪行,呼吁世界和平。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无私的人类之爱,他们的崇高品质及所发挥的作用,应受到人们永远的纪念和大力宣传。
2003年9月,时任德国总统的约翰内斯·劳先生访问南京大学时,对拉贝故居表示关注。继总统先生访问南京之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西门子江苏省总经理艾伟先生和江苏博西家用电器销售有限公司总裁盖尔克先生自2004年夏开始与南京大学就拉贝故居修缮项目进行全面的沟通工作。在各方的不懈努力下,拉贝故居修缮工程于2005年末成功启动。
2005年12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上海总领事馆、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江苏博西家用电器销售有限公司三方与南京大学共同签署了共建“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和“拉贝国际和平与冲突化解研究交流中心”协议,建设资金由德方捐赠,南京大学负责故居的修缮、纪念馆建设和管理工作。拉贝故居的保留和纪念馆建设,还得到江苏省及南京市政府有关单位和个人的大力支持。
2006年10月31日上午,修缮一新的拉贝故居作为“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江苏省、南京市有关负责人以及德国驻上海总领馆总领事出席了纪念馆揭幕仪式。
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开馆当日)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教授在揭幕典礼上发表了演讲。他说:“任何时候,为了和平,我们都将不畏艰辛!”他指出,我们衷心希望“纪念馆”、“研究交流中心”能够为1937年南京的历史事件的和解作出贡献,同时也能推动人们思考,如何才能及时避免冲突、保持世界和平。托马斯是《拉贝日记》保管人、海德堡大学医学教授。他和夫人艾莉向江苏省和南京市政府的代表、南大校领导、西门子驻南京代表、在典礼上演讲的人士等,赠送了1997年以《一个南京的德国好人》为书名出版的德文版拉贝日记。他说,出版发行它是纪念1937年约翰·拉贝和国际委员会在南京度过的“那些艰难的日子”,该书也推动了这个纪念馆及交流研究中心的建立。
关于拉贝
一位英国朋友从南京回来后对我说,大名鼎鼎的拉贝在天津的西门子公司工作过,而且他在南京工作期间,他的家属一直住在天津,他的女儿在天津结婚,外孙也出生在天津。我的好奇心陡然增强了,在电影《拉贝日记》即将上映之际趁着去上海开会的机会,专门在南京停留,去探个究竟。
拉贝纪念馆地处南京闹市中的一条小路里,一座不显眼的二层西式小楼建在相对宽敞的院子中央,很难想象在战争期间这里曾经收容了600多名中国难民。实际上这里是南京大学的一隅,隶属于南京大学档案馆。纪念馆的杨善友主任和说着一口流利汉语的奥地利志愿者托马斯热情接待了我,对拉贝的一生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并慷慨地提供了拉贝一家在天津生活的珍贵图片资料。
终生铭记中国人的善良
1882年11月23日,约翰·拉贝出生于德国汉堡,早年丧父,因此初中毕业就离开了学校,先后在汉堡当徒工和非洲东南部的葡萄牙殖民地莫桑比克一家英国公司工作,1906年,拉贝离开非洲回到德国。1909年,拉贝来到中国,在德国西门子驻北京代表处工作,同年10月25日,他同女友道拉在北京结婚。起初他担任会计兼任文书的工作,他的勤奋和才能很受上司赏识,很快就升任西门子驻北京代表处的负责人。
“一战”后德国战败,1919年3月初,拉贝和妻子带着8岁的女儿和2岁的儿子返回了汉堡。1921年,中德复交后,拉贝一家回到了北京。他发现自己留在北京的房屋和财产无人侵吞,深受感动,终生铭记中国人的善良。
老照片记录拉贝天津足迹
1925年,西门子公司在天津建造的自动电话局需要大批工作人员,西门子的北方总部就由北京迁到了天津,拉贝在天津工作了六年。纪念馆的杨善友主任送给我一帧拉贝一家在天津住宅的老照片,看着这座小楼的外观很眼熟,但我实在说不清它坐落在哪条街上,近年来在城市改造中是否已被拆除?特意请《今晚报》登载,请天津的长辈们辨认一下。
1930年,拉贝的女儿玛格丽特与女婿施拉格在天津德国教堂举行婚礼,女婿是西门子公司的一位职员。这帧婚礼照片上站在后排戴眼镜的就是拉贝先生。德国教堂曾位于人民公园西南方向,早已不存。一位德国朋友送给我一张1939年水灾退去后德国教堂的照片,一并交给《今晚报》登载以飨读者,那里曾留下了伟大的国际人道主义者约翰·拉贝的足迹。
外孙女公布《拉贝日记》
拉贝于1931年调往南京任西门子代表处负责人,他的女儿女婿仍在天津居住。玛格丽特经常带着女儿乌苏拉到南京看望外公外婆,拉贝夫妇非常喜爱外孙女,常常被乌苏拉天真的话题逗得开怀大笑。时隔59年之后的1996年12月12日,赖茵哈特夫人在美国纽约向世人首次公布了《拉贝日记》,而赖茵哈特夫人正是那位出生于天津的乌苏拉。随后,《拉贝日记》的德文版、中文版、英文版和日文版相继出版,成为揭露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最有力的证据。
拉贝精神净化人们灵魂
中、德合拍的影片《拉贝日记》,真实地再现了德国人约翰·拉贝目睹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史实,他以“南京国际安全区委员会”主席的身份,在南京建立了25个难民收容所,为难民提供吃住,先后有25万南京市民免遭日军杀害。影片细腻地刻画了拉贝一生追求人道主义的心路历程,他的那句名言“把世界还给人,把人归还自己”,净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