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英文名: Trumpet/No.1 Cello Concerto/Sym 104
专辑中文名: 海顿: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第1号大提琴协奏曲1协奏曲/第104交响曲
艺术家: Haydn资源格式: APE
版本: Immer,Coin,Hogwood AAM
发行时间: 1990年
001.01 小号协奏曲,i.快版 11:30
002.02 小号协奏曲,ii.行板
003.03 小号协奏曲,iii.终曲 快版
004.04 第1号大提琴协奏曲,i.中板23:19
005.05 第1号大提琴协奏曲,ii.缓慢版
006.06 第1号大提琴协奏曲,iii.终曲 极快版
海顿的第104交响曲24:53
007.01 第一乐章:慢板~快板,D大调,奏鸣曲式
008.02 第二乐章:行板、G大调、单主题复三部曲式
009.03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快板、D大调
010.04 第四乐章:充满活力的快板、D大调、奏鸣曲式
专辑介绍:
海顿的《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非常流行,人们对它的熟悉程度丝毫不亚于《惊愕交响曲》或者《皇帝四重奏》。它是华丽、爽朗的,充分利用了小号音色的辉煌,将整个乐思空间照亮。首乐章的青春冲动带点顶真、执著的稚气,而如歌的中间乐章,则仿佛那少年陷入沉思。在后边这个典型的海顿式的末乐章里,奏鸣曲式和回旋曲式被巧妙结合起来,将这情不自禁的欢乐表现得益发绚丽、畅美,还把我们也搞得很情不自禁哩。
虽然海顿写过几十部各种各样的协奏曲,但总起来看,他的这类作品大不如他的交响曲成功,历来是不怎么受重视的。这或许是因为海顿是唱诗班的歌童出身,而重来都不是某种乐器的特别有造诣的演奏家。他的乐思更习惯于集体的交融与和谐而不是个人表现,他的本领也更多地在于驾驭乐队而不是自己担任独奏(我们知道莫扎特就是常常担任这种角色)。因此,听起来,在海顿的大提琴协奏曲里,几乎没有独奏乐器的精彩炫技。这到在另一方面有意无意地增添了乐曲的交响性,令音乐的织体更为缜密。
“伦敦”原是海顿最后12部交响曲的另一总称,但也被单独用来命名他1795年5月即将告别伦敦时最后上演的《第一〇四号交响曲》(虽然并非最后写作)。开头引子的小调变形很不寻常,而接下来的紧张感更是扣人心弦;慢乐章那支宁静的曲调,半是沉思,半是梦幻,令人无比陶醉;小步舞曲又再度是海顿晚年那种风格硬朗,带点德国农民舞曲气息的;末乐章索性是拿一支克罗地亚民歌曲调当主题了,旋律非常简单,却被海顿做成他的最丰满、壮丽的交响篇章。
霍格伍德的海顿录音水准极高,张张精彩、亮丽。
海顿的最后十二首交响曲是受伦敦音乐会经纪人萨洛蒙所托,作于1791-1795年之间,后世称之为《伦敦交响曲》或《萨洛蒙交响曲》,并被公认为海顿在交响曲式上的扛鼎之作;最后一首《第一○四交响曲》由别号“伦敦”就可见出其领袖群伦的地位;当海顿在此曲的乐谱末尾写下”Fine Laus Deo”(曲终赞美主)时,已经63岁。对于交响曲,他该说的已说尽,也准备好要将薪传重任交给在当时唯一够格的继承人——贝多芬。
海顿的第104交响曲于1795年完成,为12部扎洛蒙交响曲之七。全曲旋律抒情,感情细腻,配器灵活,这部风俗性的交响曲是他众多交响曲中的代表之作。
第一乐章:慢板~快板,D大调,奏鸣曲式。先由乐队奏出庄严缓慢的号角式引子,接着出现轻快活泼的舞曲性第一主题,表现出一种明朗的风格,这一主题贯穿整个乐章。
第二主题只是第一主题在属调上的重复,素材上没有变化,但在力度上有对比,第一小提琴为主的弦乐器组轻声奏出的旋律刚一结束,乐队全奏就强力地闯入(f或ff),这种手法也是海顿交响曲作品的特点之一。
展开部以第一主题中最活跃的动机的积极发展为基础,用不同的调性、配器等手法进行发展,使主题形象更加突出。
第二乐章:行板、G大调、单主题复三部曲式,这是一个抒情的乐章,淳朴真挚,亲切感人,充满着安谧的气氛。第一部分的基本主题是一支明朗而抒情的旋律。
中间段是基本主题的变化发展。转到g小调上,音乐稍忧郁。再现部作了扩展,调性也做了大胆的变化,音乐回复了明朗的气氛,形象更加生动多彩。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快板、D大调,用复三部曲式写成,具有玛祖卡舞曲的风格,速度较快,形象活泼。出现在弱拍上的重音使人想起了舞蹈者的踏脚声。
乐章的中段音乐比较柔和,旋律轻盈、平稳,与前后两段形成对比。
第三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重复。
第四乐章:充满活力的快板、D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来自一首流行的克罗地亚民歌,低声部用主音的持续低音以模仿风笛声。这是一幅充满民间生活气息的风俗画。第一主题在这一乐章中起主导作用。
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形成对比,这是一个抒情性的主题。
在这部交响曲的终曲中,广泛采用变奏和复调手法,因此更大地促成了音乐的疾速进行,并使整个音乐织体富于力度变化。
下载地址:http://www.verycd.com/topics/137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