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界社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八界社区
您所在的位置:八界网 > 收藏 > 古玩欣赏 > 清中期犀角雕文殊菩萨

清中期犀角雕文殊菩萨

2010-01-04 10:38 来源:  >>进入八界社区讨论
搜索相关:

清中期犀角雕文殊菩萨

 

2009年中国嘉德秋拍首次推出的宫廷专场“泽古怡情-清代宫廷艺粹”表现卓然,最终该专场总成交9788.8万元人民币,。“清中期 犀角雕文殊菩萨”截取犀角整料由圆雕技法精雕细琢而成,非常难得,以212.8万元人民币被竞得。
                                
犀角雕文殊菩萨
年代:清中期
规格:高20cm
估价:RMB 1,500,000-2,000,000
成交价:RMB2,120,000
预展时间:2009-11-08~2009-11-09
预展地点:北京国际饭店
拍卖时间:2009-11-11~2009-11-23
拍卖地点:北京国际饭店彩虹厅(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9号)
拍卖会:2009秋季拍卖会
拍卖会专场:瓷器工艺品
拍卖行: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品简介:
作品以圆雕技法琢成。菩萨发髻上插如意簪,面颊丰腴,白毫突起,弯眉细目,修鼻秀口,面目清秀,眼睑低垂。身穿右衽窄袖长袍,下着长裙,腰系丝绦,身披帔帛绕臂而行。菩萨舒坐于一头雄狮背上,右手说法印,左手捧如意。狮身之下云层飘渺,有如在天端。 此件取整料截取而成,制作不惜工本。各处雕琢细腻而灵动,衣纹飘摆,洒洒落落。雄狮鬃毛浓密,品性温顺,由此坐骑判断,菩萨应为文殊。文殊菩萨是智慧的象征,其端庄慈祥,优雅可亲,甚是生动传神。重798克。 美国Arthur M.Sackler旧藏的一件犀角文殊坐像,也是坐于雄狮背上,而底层亦有云端,可与此件作品相互品鉴。


犀角雕艺术品的收藏价值与市场前景

 

一、为什么几千年来皇室贵族和达官贵人将犀角雕艺术品当作珍稀艺术品收藏

为什么从秦汉以来一直到明清连续两千多年,犀角雕都作为皇室贵族和达官贵人之珍稀艺术品珍藏,而长盛不衰,主要原因是:第一,犀角在秦汉以后我国境内已基本灭绝,犀角靠国外进口,而亚洲犀仅仅只印度、苏门答腊、爪哇、马来西亚一带尚有生存。物以稀为贵,当然只有皇室贵族达官贵人才玩得起。但以我所见,还有另一个原因,甚至是主要原因。因为从秦汉以来我国医学家就确认犀角是一种神奇的药材,它有任何药材所不能代替的功效,既能养身保健,又对某些病的治疗有着神奇之功效,所以两千多年来直到上世纪80年代国际公约禁令下达止,我国都将犀角作为养身保健和治疗某些病不可缺少的药材,这是犀角珍稀的关键原因。

 

据我国《全国中药炮制规范》的记载,犀角的功能有凉血止血、清心安神、泻火解毒,用于血热妄补吐血、血热盛火炽、神昏澹语,舌绎口渴、壮热不退、热毒织盛、斑疹紫暗丹毒之效果。史树青主编的《竹木牙角匏收藏300问》一书中讲得更明:“犀角可以入药,在犀角成分中含角质及碳酸钙、磷酸钙、酪氨酸等清热解毒、定惊止血的主要药品之一。因其性凉,能够通关开窍,退烧治偏瘫和心脑血管硬化等病症。”在古代,人们对犀角药性已有充分研究和肯定,所以在两千多年前秦汉时期,就将其刻成各种各样的饮酒器皿,一直沿用到明清,人们在饮酒、喝水的同时将犀角的药力溶于酒与水中,达到疗病养身之效果。2007年底,故宫两位专家来杭鉴定时还曾说,犀角对白血病初期也有较好的疗效。

从以上可知,为什么两千多年来犀角雕一直被达官贵人作为珍稀收藏品,说穿了,因为它有任何艺术品所达不到的,也不具备保健与医疗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秦汉以来直到明清帝皇将相死于脑中风、偏瘫之类比例甚低,是否与犀角作药有关,或长期用犀角雕杯饮酒喝水有关,当然这在历史上和医药史上没有任何文字记载,但我认为这与犀角有必然联系。据了解,我国有一家百年老字号药厂,解放前后生产一种“救心丸”,驰名中外,疗效显著,其主要原料之一就是亚洲犀角粉。当然该厂早在上世纪80年代,国际公约禁令后再没有用犀角入药了。

 

另外,自古以来,国人以为犀角除其广泛保健、药用疗效外,在民间还流传犀角有辟邪镇凶护平安等作用。所以人们早就将犀角视为“物之珍” “国之宝”。

 

二、当前我国犀角雕艺术品存量分析

在了解国内民间犀角雕艺术品存量之前,必须搞清当今世界犀牛存世情况。世界犀牛分两大类:亚洲犀和非洲犀。

亚洲犀又分三种:印度犀、爪哇犀和苏门犀。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鼻上只长一只角,而且短而粗,一般在20-30厘米。其特点是纤维比非洲犀角粗,角质比非洲犀柔韧,表皮和内肉纤维为甘蔗的线条状纤维,俗称“竹丝纹”,其横断面有无数粗粒,俗称“鱼子纹”,古称“粟纹”。亚洲犀内肉透明度也远低于非洲角,但其味较非洲犀浓。

 

非洲犀牛分白犀和黑犀,角一长一短,前后双角,前角长约50-80厘米,后角长约20-30厘米,所以非洲犀比亚洲犀角长和大,纤维比亚洲犀的细密,内肉呈半透明状。由于非洲犀没有亚洲犀角柔韧,故制成品后往往易受气候影响而破裂,所以无论从药用价值还是从艺术角度看,非洲犀角远不如亚洲犀角。但由于清乾隆年间非洲角大量作为雕刻艺术品,有的还十分精美,且由于年代久远,至今留下的也是值得珍藏的,其价格同样不菲。

 

加之自上世纪80年代受国际公约禁令,市场上基本没有犀角出卖,随着非洲亚洲犀牛数量连年锐减,现存5种犀牛中,已有三种处于灭绝边缘,其余两种也濒临灭绝,其中爪哇犀牛也不足60头。所以无论是非洲犀还是亚洲犀角都接近灭绝,这是非常严峻的事实。所以当今所留的犀角将越来越珍贵。而且只能越来越少,这就是当今世界世存犀角的状况。

再看看当今明清犀角雕艺术品留世存情况。据《中国犀角雕刻珍赏》一书作者霍满棠先生初步统计,存世的犀角雕作品数量不足4000件,而精工巧绝的佳作更是少之又少。在这有限世藏品,绝大部分落在世界各地知名博物馆和著名收藏家手里。他还说:“民间基本上是没有的。”但这一点我并不认同,据我所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民间有收藏明清犀角雕艺术品,但其数量不足500件。而随着犀角雕艺术品在拍卖行出现后,随着价格飞涨,民间收藏犀角雕正在剧急下降,这倒是事实。

 

目前已知犀角雕艺术品中,年代最早的有日本正仓院藏的唐代犀角杯和饰物,同时德国一家博物馆里有两件宋代犀角雕,对此,国内藏家也只能望杯兴叹。

 

为什么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在两千多年前就珍藏和使用犀角雕?在民间仅存明清犀角雕不足500件,而这500件中,明代犀角雕又不足50件,而且绝大部分是明嘉靖万历年以后就是说明朝末。清代占400多件,这400多件极大部分是康雍乾和清末产品。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