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社区网
您所在的位置:八界网 > 收藏 > 字画收藏 > 赵无极17.4.64 油画在09秋拍

赵无极17.4.64 油画在09秋拍

2010-02-03 15:19 来源:  >>进入八界社区讨论
搜索相关:

赵无极17.4.64 油画在09秋拍

 

2009年12月6日下午,台湾罗芙奥拍卖公司在台北举行了“亚洲现当代艺术”专场拍卖。自2003年秋首拍“20与21世纪华人艺术”以来,六年里,罗芙奥已先后举办了14个亚洲现当代艺术专场拍卖会。作为港澳台地区近年来专营亚洲现当代艺术的拍卖公司,罗芙奥现当代艺术拍卖会的表现,对于观测2009年秋亚洲当代艺术的市场走势具有一定的指标性意义。

 

罗芙奥今年的“亚洲现代与当代艺术”拍卖,共上拍227件作品,其中有192件拍品成交,成交率约为84.58%,总成交额为14183.97 万人民币。


赵无极作品17.4.64 油画画布 编号:0212
年代:1964年作
规格:114×162cm
估价:HKD 10,824,000-14,588,000
成交价:RMB 33,626,603
拍卖时间:2009-12-06
拍卖会:台北2009秋季拍卖会
拍卖会专场:亚洲现代与当代艺术
拍卖行:台湾罗芙奥股份有限公司


从高价方面来看,赵无极、朱德群无疑是最大的亮点。一方面,全场成交价前8席中两人就占了7席。其中,赵无极占4席、朱德群占3席,赵无极的作品位列第一、二、七、八席,朱德群的作品居中,位列第四、五、六席。赵无极1964年作的《17.4.64》,估价4600-6200万台币,最终以1亿5840万台币(约合3362.66万人民币)成交,位列全场最高价;其1952年作的《处处闻啼鸟》也以1341.67万人民币成交,位列全场第二高价。全场共3件作品过千万,赵无极的作品就占了2件。全场共上拍赵无极、朱德群的作品11件,全部成交,成交总额共计7856.4万元。这10件作品虽然仅占全场成交量的5.73%,成交总额却占到全场成交总额的55.39%。

 

从总成交额角度来看,2009年秋的14184万元与2006年秋的14574万元最为接近。参阅罗芙奥历年的拍卖成交情况,可以看到:2003年秋-2006年秋,罗芙奥亚洲现当代艺术的成交总额一直处于上升阶段;2007年和2008年则分别经历了大起大落,2007年的成交总额从2006年的1亿上涨到了10亿,2008年则又一路从10亿回落到了1亿,若不是2008年秋在香港多拍一场取得6389万元的成交额则1亿也难保;2009年,在经历了春拍4447万的低谷成交总额后,秋拍的过亿表现则无疑给罗芙奥的亚洲现当代艺术拍卖找到了相对可靠的支撑点位。参阅罗芙奥历年的成交量数值与成交总额,也可以看出近一年来作品成交价位的下调。

 

参考资料,同样的赵无极作品17.4.64 油画在2007年香港的拍卖数据:

赵无极作品17.4.64 油画画布 编号:0212
年代:1964年作
规格:114×162cm
估价:HKD 7,000,000-9,000,000
成交价:RMB 10,419,125
拍卖时间:2007-11-25
拍卖地点:香港湾仔博览道1号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新翼大会堂
拍卖会:2007年秋季拍卖会
拍卖会专场:中国二十世纪艺术
拍卖行: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


关于作者:赵无极 旅法画家。   

赵无极1921年生于北平一书香世家。其家族渊源久远,族谱可直溯宋朝皇燕王。赵无极自小即天资聪颖、对文学、中外历史极感兴趣。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父亲和叔父,对绘画艺术都十分重视。他的父亲常不厌其烦地从美学及技巧的观点向子女解释一幅作品的伪劣,他的叔父则经常从巴黎带回一些仿制名画的明信片送给赵无极。在一个知识份子家庭中,大家都对绘画艺术倍感兴趣与好奇,他便是在这种环境下激发起成为画家的抱负。  
 
1935年14岁时,他入杭州美专就读,六年之中,由素描石膏像、素描模特儿到画油画,其中也学习国画临摹、画法理论及西洋艺术等课程。他的早期作品主要以塞尚、马蒂斯、毕加索为师,画风比较接近西方印象派。也就是人们所谓的“ 具象”时期。 1941年,赵无极举行首次个展,但他不满意明清以降的传统中国画。他盼望有一种更令他满意的训练。于是他在1948年与第一任妻子谢景兰前往巴黎。在巴黎的日子里,他结识了许多画家,如拉吉、哈同、布兰姆等人,与当时的巴黎塞尔努奇美术馆长艾利塞夫熟悉,与诗人米修结为莫逆,而他与第三任妻子梵思娃也在巴黎结识。   

 

他的绘画在巴黎获得全面开展,1949年5月即在克滋画廊举办首次个展。他一面作画、一面思索,西方绘画发亦已达到一个必须突破的关口,于是他由克利的画中得到启示,一跃而入抽象的世界。   

他继续探索绘画的可能性,而在中国水墨的渲染方式及空间观念中得到认识,将他的绘画带到另一个阶段。之后,他的画以色彩和空间分配,领着观者进入一个似无形又有形的无限世界。

  

赵无极从塞尚、毕卡索过渡到克利,此时艺术也从架构一个完整的世界过渡到随机创作的阶段。至此,观众已无法直接从视觉形象来定义作品的内涵,1952年的作品“静物”,即是此类转型作品的典范。画面中随意置放一些乾树枝及杂物,造型奇特且充满荒凉、神秘的气氛。对艺术家而言,静物是色彩与符号,在一定光线下,配上各种冷暖色调的合,他摆脱了具象画风,从分解主观的外表,使客观的形体以简单的形式出现。 1958年的作品“云”之后,赵无极的作品不再有标题,他仅在画布背面注明创作日期。   

 

他六七十年代的作品,逐渐摆脱一切法则,恣意地挥洒他的自由,以各种创新组合的方式去表达内在的需求与感受。  

赵无极在其80年代以后的作品,随著年龄及阅历的增长,注入了较多的温情与灵逸。激情与对立则逐渐溶进云彩或水气中,1986年的重要作品“向马谛斯致敬”,人们可以发现他的改变,他较注重画面的调和,色彩更为流畅。如果说文字符号是他们创作的里程碑,则色彩的运用则扩张了艺术家的绘画语言。

  

一直到今天,年届80多的赵无极仍孜孜不倦地创作,他曾说:“我不怕老去,也不怕死亡,只要我还能拿画笔、涂颜料,我就一无所惧,我只希望能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手上的画,要比上一幅更大胆、更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