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冰心的不少文章,大都是散文,比如《小桔灯》、《再寄小读者》,印象很深刻,鲜活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影响了不止我一代人,喜欢她的作品,那内中的韵味是无穷无尽的。
虽然自己是个小读者,说到底大言不惭的去对冰心老人的作品品头论足,总有种班门弄斧的感觉。更有甚者,以鄙视的眼色和口吻说:“你是太自不量力了,竟然对大家的作品说三道四。”自己想想,却没有品评的底气。不过,喜欢她的传世之作,读后总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知不足方能有进步,读书的过程毕竟也是学习的过程,我是这样认为。
冰心这篇早期发表的小说,通过自己的第一印象和感触,看似轻描淡写,通过对话、观察剖析了两个家庭的命运,截然不同的生活。人生在世,感慨是很多的。末尾画龙点睛,三哥观看李博士的笔记,那是他求学时的演说:家庭的幸福与苦痛与男子建设事业能力的影响。从结尾反馈到通篇故事情节,不难看出,虽然都是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有远大抱负是必然的,而远大抱负是很难实现的。这不只是陈博士一个人的悲哀,也抨击了社会制度的腐朽和败落。
也就是在落后的中国,留学生们都梦想靠自己的能力来改变国家落后的现状,不乏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等观念,细致琢磨,想改变一个糟糕而复杂的时局,其实个人的力量是多薄弱。
事业上不顺心,才能得不到施展。人的弱点就在于战胜不了自我,陷入内外交困的两难境地。自己的抱负实现不了,无力自拔,走进了死胡同。家庭生活也不快乐,羡慕起朋友快乐的生活。
而对比之下的三哥的家庭,收入也不如陈博士多,有一个能干的妻子,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快乐无处不在,幸福无时不有。
在冰心的笔下,通过自己偶尔一次串门的所见所闻,将两个家庭的郁闷与活泼的生活细节刻画的淋漓尽致,用对话将小说情节鲜活起来。其实小说最难得的是言简意赅,寥寥无几的语言描述,就突现人物的鲜明的形象。比那些无病呻吟,空泛的描述效果要好的多。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黑暗的社会形势是一个人左右不了的。难能可贵的是在黑暗的社会中,寻找快乐的真谛。如何生活,如何工作,确实靠自我调节。
陈博士是社会的牺牲品,看不到前途的光明,工作郁闷,壮志难酬。回到家里,老婆终日忙于赌博,家里凌乱不堪,充耳尽是儿啼女哭的声音。你说,没有快乐的生活,只能郁闷到借酒浇愁了。
其实和谐家庭,工作的快乐都是自己创造的。有一句话叫: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相似的经历,不同的命运,两个小家庭的对比折射出怀才不遇的悲哀和家庭衰落的无奈。
对比的手法被作者运用的如此娴熟,无须辞藻的堆砌,三言两语就能点到重心。听到博士早逝的消息,作者母亲惋惜的话也跃然纸上:“可惜可惜!听说他的才干和学问,连英国的学生都很妒羡的。”
对博士家的远景的担心,母亲以为靠女子的富裕的娘家生活。三哥微笑说:“靠弟兄总不如靠自己。”一语见地,也透视了千百年来中国的民俗风情。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老婆汉子隔道手,生计还是靠自己去琢磨,家庭是否美满,生活是否快乐,总归是自己的事。
和谐,幸福,都有个平静的心态做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