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越南之前,对这块土地的印象,大多源自各种媒介获取的片言只语。无论是世界闻名的歌剧《西贡小姐》,罗宾·威廉斯的电影作品《早安,越南》,还是梁朝伟的《三轮车夫》,抑或是梁家辉的《情人》,勾勒出的是一个还停留在饱受战争摧残,被贫困缠绕,殖民统治色彩浓重的越南。
为了感受中国的一号界碑,我们选择从东兴口岸出境。东兴大桥的另一端就是越南的芒街(mangcai)。大群的摩托车和戴着绿色宽边帽子的黑瘦男子,用手势招呼我们坐车,才真正感受踏上了另一个国度。
下龙湾·还剑湖
从芒街坐船可以到达下龙湾。我们拿着船票,在空空的停泊处忐忑不安地等候了很久,终于等到了从芒街到下龙湾的快艇。不大的船舱里挤满了近百人,行程近三个小时。检票时,我们“享受”了一把国际化待遇,票价是当地人的两倍。
下龙湾被郭沫若先生称为“海上桂林”,面积有1500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八大自然遗产,目前开发游览的仅是一小块。在下龙湾,一些人能说些简单中文,处处张贴着“接收人民币”的纸板,可以感受到中国的影响。
“海上桂林”的美称大概源于坐船时些许漫游漓江时的感觉。海风习习,阳光暖暖,营造出变幻的阴影。岸越来越远、山越来越近,时而有机动轮船擦肩而过,马达声搅动水面的平静,游客的谈笑声或远或近,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地貌的山状岛屿,伸展着,延绵着,或棱角林立,或静默温柔。我竟然在晃动中酣睡了一场。越南和北京时差晚一小时,仿佛平白赚了一个小时。
从下龙湾到河内(hanoi),有三个小时的车程。定时发送的交通大巴上多为各国自助游客。深深浅浅的小巷里隐藏着众多各色的家庭旅馆。,服务生说着流利的英语,廉价的房间里空调、电视、淋浴一应俱全,7、8美金一晚的收费让各种面孔的住客没有后顾之忧。巷口摩托车手、三轮车夫热情地招呼路人。街边各种小店,尽管是开给游客的,但色彩鲜艳的越南手工艺品如丝绸制品、木雕、漆画,仍是让人爱不释手。
从早到晚,河内的人行道上都是人流如织。清晨晨练的人们打羽毛球或者太极拳,上班的人们已经骑上摩托车在马路上飞奔。临近中午,主妇们挥铲临街烹饪。据说河内人的居住地并没有配备厨房,因此主妇们已经习惯把炉子支到房子门前的公共空地上。路边摊兜售着新鲜的农产品和当地小吃,偶有穿着传统服装aodai、头戴斗笠的女子挑着扁担在街边或疾行或驻足。温暖的,充满繁荣和生活气息的河内,那么鲜活生动,让我满心欢喜。
河内环绕几个湖泊伸展而成,城中心就是带着传奇色彩的还剑湖(ho hoan kiem),所谓老区便指的是环绕着这个湖区的36条小巷道。还剑湖安静柔美,湖边有悠然信步的老人,有呀呀学语的孩子,有轻声低语的情侣,还有和我们一样小憩的旅行者,闲适安详。
从还剑湖走到西湖,短短3公里却有一路风景。街道上经常可以看到法式建筑,有像足巴黎歌剧院的河内文化剧院 (municipal theatre),有胡志明故居及办公大楼(前法国总督府),倒影在波光粼粼的池塘中,街道上车声轰鸣,那种安宁和罗曼蒂克气氛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