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澳门的街道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每一条都沉淀着厚重的历史,在曲曲折折中,我喜欢一个人毫无目的漫游,去感知那遥远的过去。过去也总象个谜,象这里的街道一样,似乎永远都没个尽头。
那年冬季,不知道怎样走到这里。这条街道有些异样,一色的二层小楼孤零零的立在街边,朱红的门窗,在冬日的阳光下格外的鲜艳,在清砖的反衬下甚至有些刺眼。寥落的行人,冷冷清清的街道,散布着几间店铺、食肆,眼见没什幺生意,也就摆开长城,搓麻将了。劈历啪啦的声音与时断时续的嘈杂,也使这里添了些并不和谐的生气。
“福隆新街” ,在拐角处,看到了街牌。
访古的幽情已被这街道的冷清所淹没,有一种彻骨的霉烂缭绕在这里,没了心情,我便匆匆的走了。
后来,陆陆续续又听到这个名字,在岁月的长河里找到了这股暗流。这里原是秦楼楚馆,章台之地。
清末民初时,以福隆新街为中心,南起红窗门街,北至内港码头,东跨新马路,西靠司打口,面积算下来差不多4.5万平方米,占当时澳门繁华地区的1/3。从古旧的图画中也可以想象昔日这里是如何的畅旺,一派翠袖殷勤,醉生梦死的景象。
讲到青楼,似乎是中国文化的后窗,总有些干涩的感觉。且看看历代文人的描述吧。
“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叹息之余,占有之欲暴露无遗,攀折者非己,而是他人,心有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