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来美国读书的时候,就听朋友说起过黄石国家公园。作为美国的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地跨怀俄明、蒙大拿和爱达荷三州。公园以其独特的地热景观闻名,同时又是众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去年的9月,我和朋友踏上去往黄石国家公园的飞机,幸运地在公园中部的Canyon Village和南部的Grant Village居住四日,有幸看到了世界奇观。
赏五光十色的地热奇观
最先震撼我们的是黄石数目众多而又形式各异的地热景观。黄石国家公园有如此多的地热现象,是因为整个公园就处于一个超级大的火山口上。火山几百万年前的一次喷发,炸出了黄石国家公园中间的低地和黄石湖。公园有各种地热现象,说明黄石下的火山仍然在活动。
公园内的地温景观形态各异,有些温泉比较温顺,只是静静的一潭水。水面上的腾腾热气和水底不时浮上的大气泡提醒着我们这是温泉。池底通常呈现无瑕的白色,应该是泉水中富含的钙质在抵达地表冷却的过程中沉积下来所致。白色的池底衬托着清澈的泉水,呈现出晶莹剔透的翠绿色。更奇特的是有些池底在细菌的作用下变成橙红色,加上池水由浅而深,整个温泉的颜色由黄渐绿直至深蓝,可谓色彩斑斓。
有些温泉其实是一潭热泥浆,咕嘟咕嘟地冒着大气泡。还有一类是冒着热气的气孔,发出低沉的声音。最恐怖的是些沸泉,浑浊的泉水上下翻腾,面目狰狞,空气中弥漫着硫磺的味道。即使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也依然存在着生命———细菌。就像人依赖于氧气,它们的生命依赖于水中的硫化氢,并将其变为硫酸。在这些沸泉里,PH值接近1,那一潭上下翻腾着的,其实就是沸腾的硫酸。
另外一种很有意思的地热现象就是间歇泉。水在地下被炙热的岩浆加热后,通过狭长的通道上升并被储存在一定的岩层空间中,当更多高温高压的水汽聚集在通道中,并最终将岩层中的水喷出地面时,就形成了喷泉。可惜绝大多数的间歇泉,其喷发并没有规律,从几天一次到几年一次都有可能。我们是到了老忠实泉时才有幸一见间歇泉的芳容。没有喷发前,泉眼里只是冒着幽幽的热气,15分钟后,开始有水花溅出,再几分钟后,一条水柱如蛟龙出水般越升越高,在十几秒内达到40多米。周围的水汽在夕阳的折射下,形成一道美丽的彩虹。一分钟之后,水柱渐渐减弱,最终恢复平静。老忠实泉,每隔90分钟喷发一次,鲜有例外,就是以它喷发时间的精确而得名,并因此成为游客来黄石必游览的项目。
人与动物和谐共处
在看了一两天的地热景观之后,突然发现观察公园中的野生动物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其实,能看到哪些动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气,所以这也构成了每个游客独特的黄石经历。
公园内的公路边,时常可以见到成群的野牛和马鹿。又大又黑的野牛比较迟钝,经常是埋头吃草晒太阳,对周围的游客不闻不顾。而马鹿相对比较警觉,有什么异常的响动雄性马鹿就会抬起头来,露出美丽的犄角。最警觉的是白色肚皮的羚羊,通常都是远远地呆在山上,必须用望远镜才能看清楚。
最不容易看到的动物之一就是熊。成年的熊独居,且需要大片的领地以保证其能够获得足够的食物,因此在黄石每近百平方公里才有一只熊。我们为了看到熊专门配备了专业的高倍望远镜,最后一天的下午,我们专门到人迹罕至的Mount Washburn一带去蹲点,那里据说是熊出没最多的地方。大半个下午,我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游客们拿着望远镜一遍遍地向山麓树林和草地交界地带慢慢扫视。可是几个小时下来,只有“草木皆熊”,虚惊一场,最后却在打道回府途经的树林中觅到其踪影。距我们约二三十米开外,一个全身黑色的家伙正低头在草丛间边寻找食物边慢慢地向公路走来。只见那熊向路上张望了一番,便大摇大摆地走上公路,在众目睽睽之中横穿马路,跑进了另一边的树林,全然不顾它身后一片快门的喀嚓声,继续低头觅食,最终慢慢地消失在树林中。
观峡谷瀑布也惬意
除了奇特的地热景观和多样的野生动物外,黄石国家公园内还有一条被黄石河切割出来的峡谷,在落日下色彩斑斓;而园内那大大小小的瀑布,也飞流直下,颇具气势。公园内的黄石湖,全由雪山融水汇聚而成。清晨的薄雾下,恬静而美丽。旺季的时候,可以租船泛舟湖上,想来也是一件惬意的事。
黄石每年接待的游客数量高达几百万,而出于减少人对公园环境影响的考虑,住宿只在几个营地有限地提供,以至于其5月底至9月初旺季的住宿,往往需要提前六个月预定。在如此奇特而优美的环境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无外界的干扰。难怪有些游客来黄石一住就是两三个星期,抛弃喧嚣凡尘,不思外边的现代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