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的秋天,没有寒意,依旧艳阳高照晴空万里,空气中涌动的干爽和舒适让每个毛孔都有了出游的兴致。
一直很想去的碉楼在这个有着干爽阳光味道的周末终于成行。
开平碉楼与村落,于2007年6月28日正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它源于明朝后期,随着华侨文化的发展而鼎盛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它将欧美建筑的精美浪漫与东方建筑的简约朴质完美结合,集防洪防匪居住与一身,如卫士般散落在开平的各个村落,忠诚的守护侨眷,圆了华侨建家立业的宏图,也见证了一段心酸的历史。它屹立的身姿,是游子在异乡遥不可及的乡愁。
中国领土上带有西洋特色的建筑,多带有西方殖民者硬性移植的色彩,而开平碉楼,却充分体现了华侨主动吸收外国先进文化的一种自信、开放、包容的心态,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结合本身的审美情趣,倾注在碉楼的建设上。不同的旅居地,不同的审美观,造就了开平碉楼的千姿百态,不拘一格。成就了建筑历史上独特绝世的艺术文化。
被选入世遗的村落有四处:锦江里、马降龙、自立村和三门里。
拥有开平第一楼之称的“瑞石楼”位于锦江里,是上述四地唯一没有被旅游公司接管的景点,而是由楼主的后人在打理。这一处是碉楼的精华所在,一定是要去的。
马降龙被外国专家评定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村落”。村落里散落的碉楼在竹林深处若隐若现,浪漫而神秘,当然也不可错过。
自立村有“令人震撼的建筑艺术长廊”之称,是开平现存碉楼最多最集中的村落。八月间,村里荷塘碧波轻荡花香四溢,与雄伟碉楼相映成趣,别有风情。
三门里目前还保留着开平历史上的第一座碉楼“迎龙搂”。因当时还没有受到舶来的影响,其外观拙朴大方,是开平碉楼最传统和原始的模式。
对于尤其喜爱建筑的游客开平碉楼与村落至少需要两日时间,套票130元两日内有效。游走在这充满西洋风情的村落里,感受众多碉楼斑驳身躯下曾经的繁华,感受开平华侨衣锦还乡背后的酸楚。
我们最终只选择了锦江里和马降龙进行游览。
在芳村客运站坐上八点十分开往开平义祠的大巴,行程2小时左右,票价45元。到达后直接在义祠车站转乘到蚬岗的中巴,5/人。坐在车的左侧可看到屹立在空旷田野上的中坚楼。
十一点,太阳还直射头顶,我们到达锦江里。
路边树立着村落的名称,却没有明确的路线指示,绕了一圈弯路之后在当地人的指点下我们穿乡越野,找到一条入村的捷径。这条捷径其实很好找,直入大路五百米左右,可以右拐的第一条山路就是了。走在田垄上,可以看到远处碉楼罗马风格的穹庐,有它的指引,如海航灯一样不会令人迷失方向了。
秋天的田野一派喜气,稻穗低垂秋风送爽,麦香也在诠释着丰收。金色麦浪的远方,精致宏伟的碉楼遗世而独立,随着路程的推进,它时而伫立在麦浪尖上,时而掩湮在竹林深处,时而活跃于树冠之上……只是远远的看着它,我已为它的气势折服。
穿过一条小桥,桥下河水清浅,繁茂的水草附着河滩,顺着水流的方向舒展。再向左转,是一大片的草坡,青草在阳光下散发出好闻的味道。忍不住躺下,阳光似乎很晒,却不觉灼热,暖暖的感觉,秋天的感觉。
往前走一小会,看到了村落的小牌坊,边上水塘里鸭子在欢快的嬉戏。穿过小小的村子,没有任何遮挡的,瑞石楼在眼前高耸屹立。
瑞石楼的始建人黄壁秀,号瑞石。他投入三万港币,历时三年,于民国十二年(1925年)建成。楼高九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牢固非常。由于他与当时广东省著名书法家,六榕寺主持铁禅大师是旧识,获赠“瑞石楼”三字。
目前此楼由黄家后人打理经营,门票20元/人。
一层至五层是卧室和厅堂。步入楼内,其浓厚的文化内涵无处不在,一到六层处处可见的楹联古训,耐人寻味。华工当时在海外处处受压,却能公正的看待吸收外国文化,期待世界大同。此等胸襟,有容乃大。大堂摆设皆为酸枝家具,典雅高贵,我用指尖轻抚它们,重叠前人的指纹,幻想在时空的那端,黄氏当年是怎样的富庶。
最精美最有特色的建筑在6-9层,第六层为爱奥尼克风格的列柱与拱券组成的柱廊;第七层为平台,四角各伸出一个瞭望、防卫用的圆形塔楼,南北面则以巴洛克风格的山花和中国园林景窗相结合;第八层室外是观景平台,室内的神龛雕刻精美,堪称艺术精品;九层是堡垒式的瞭望塔,整体建筑呈现出中世纪意大利城堡风格。瑞石楼在立面上运用西洋式窗楣线脚、柱廊造型,大量的灰塑图案中融入了中国传统的福、禄、喜、寿等内容,在西洋的外表下蕴涵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逐层攀登,浓郁的西洋风情让我产生时空的错位,仿佛身处欧洲某个城堡。
下得楼来,想为管家的拍照留念。他慵懒的躺在他的酸枝躺椅上,享受的闭上眼,镜头里定格的,是个无忧的男人。
与瑞石楼并排的,还有锦江楼和升峰楼。
锦江楼是众人楼,顾名思义是村民合伙出资建造的,主要用于防匪,其外形就没太多讲究,朴质无华。
升峰楼楼高六层,虽没有瑞石楼大气,却也精美无比。其文艺复兴时期的柱廊和券拱与巴黎因瓦尔德斯大教堂有着相似之处。外墙的色泽经过时光的雕刻透显出忧郁蓝色,斑驳黄色让人心生感触。
最喜欢它柱廊下面精美的雕花。开平碉楼的设计师和建筑师都是当地的能工巧匠,没有出过国门,却能运用华侨从国外运回的材料、传回的咨讯建造出世界独一无二的洋为中用,中西合璧的建筑。
在安静的氛围悠然感受这些有生命有故事的碉楼,真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村子没有开发,游客很少,多是三三两两的背包族。没有嘈杂的旅行团,没有泛滥的小商品,只有狗儿在自家门前酣睡,公鸡在庭院闲庭信步,农妇在院子翻晒稻谷,村子安静祥和,悠然过着以往的日子,没有什么惊扰她们的生活。
慢慢沿来路走回大路,路上的小面包招手即停,坐上车向马降龙驶去。车资3元/人。
在路边下了车,还要步行很长一段路才能到村口。慢悠悠信步走着,看看聊聊,很快也就到了。景区门票50元。相对来说太贵了,无奈,买路钱总是要给的。门票做成明信片的模样,上面印有村子里经典的碉楼和游览的线路。
走进村子,举目皆是摇曳的竹林。古人有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如此的气节在开平村落里处处可见。沿着蜿蜒小径走向竹林深处,一个转身,一次回眸,都能捕捉碉楼精美的身姿。映掩在翠竹中的碉楼,带着与生俱来的人文之气,感染村民,感动游客。
这处的碉楼是气质型的,儒雅浪漫。居庐上的墙饰细致精美,风格多变,体现着楼主个人的审美和品位。令人惊诧的是几乎每座建筑上都有“青天白日”的壁饰,惊诧于在经历了如此的动荡年代,这些标志竟然还能完好无损的继续装饰着墙面。
曲径通幽,更通幽处。在这世外桃源中漫行,牵你的手,看古老的楼,听鸟儿的啼鸣,心中充满了柔软。爱情,历史、生命……正是这样无数的轮回,让人类得以生生不息,让历史得以不断推进。这样的感触,生在这样的地方,真是再适合不过了。
远处冒出哥特式的尖塔,我执意要去看。沿着小山坡,顺着塔尖的指引前行,愈是靠近,愈知无法亲近。我与它之间,隔着一条溪河。那就让我这样看着你吧,看你映掩在翠竹下的身姿,看你经时光雕刻逐渐沧桑的容颜。你要记得,我来看过你。
沿着村子的大路往回走,两排竹林夹道欢送。长长的村路只有我俩踽踽独行,你在背后拍下我前行的背影,成为我在旅途中最爱的照片。似乎落寞,更多的是悠然。
折回到村口的桥上,此时五点刚过。大大的咸蛋黄悬挂于江河几尺之上,渲染得满目金黄。夕阳真是让人忧伤,让人在等待光明的黑夜里永远惦记它的色彩。尽管忧伤,我还是喜爱。就像旅途,在结束的瞬间也让人忧伤,让人在重新启程的日子不断回味。尽管如此,我还是执着。能在路上的感觉,真好。